400-0871-018
校服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服新闻 >> 校服动态

孩子的零花钱你给多少?专家表示:财经素养也是核心素养一部分,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财商教育

来源:现代教育报  浏览量:1012  发布时间:2016-04-09 10:12:27

“自己的零花钱想自己做主”

对于孩子们来说,对钱的最直接的认识是零花钱和压岁钱。记者近日随机调查部分中小学生发现,小学生几乎没有零花钱,初中学生每月零花钱在100元~300元之间,高中生则与初中生持平或略高。零花钱主要用于学习用品的购买,其次是玩乐、饮食、交通费和电话费。采访中,小学生表示希望自己能有零花钱,并期待自己支配管理。初中生和高中生则表示常常感觉不够用,在使用方面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在受访中学生中,部分学生表示希望获得由专业人士提供的理财知识。

相比中学生拥有零花钱的平和心态,小学生则对拥有零花钱表现出强烈的愿望。“我想有自己的零花钱,自己分配使用。”东城区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唐无奈地告诉记者,但是父母管得严,从不给零花钱,“我的压岁钱也在他们那里,他们说是帮我存着,最后也不给了。”

小唐的期待可谓是代表了绝大多数小学生的心声。而这种心声在专家看来正是孩子理财意识的觉醒,家长应给予积极的鼓励。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研讨会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尹后庆表示:“财经素养的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这对于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财经素养教育在国内缺乏共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需要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做出明智的决策,以规避经济风险。财经素养被认为是当今社会生活核心技能之一,财经素养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指出,“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加大了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投入和支持,一些国家的政府将财经素养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来考虑,并针对幼儿园和大学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开展相关的课程和系统。”

“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在我国范围内,财经素养教育肯定是欠缺的。”中央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孟祥轶表示。“财经素养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在全国范围都非常有限。”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表达了与孟祥轶相同的观点。无论是谈及我国公民的财经素养水平,还是财经素养教育水平,专家大多只能用“有限”“欠缺”来描述。更为严重的是,究竟什么是财经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评价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尹后庆认为,财经素养教育是针对全民的教育,与专业的金融教育有区别,“因为每个研究人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现在还找不到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概念。”

在我国,财经素养一词还比较新。“21世纪公民核心素养中,目前还没有财经素养这个词。如何让财经素养成为国民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教育界首先要达成共识,这很重要。”刘坚呼吁。



中小学教材中含有财经素养教育知识

“当前绝大多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极少从家庭中获得财富方面的教育,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财经素养方面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些都使财经素养成为中国学生综合素质中的短板。”上海百特教育理事长王胜表示,“当前很多家长自己就缺乏财经素养,他们无法给孩子们提供这种指导和引领。”

尽管家长们缺乏这一知识,但是在中小学教材中,却已经涉及财经素养教育。教育部基础二司原课程处处长沈白榆表示,在中小学课程当中,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年龄段,在相应的学科课程当中,都有与儿童及青少年财经素养相关的一些要求和案例,比如说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育当中,要求掌握生活必需的基本技能,要了解消费活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在高中选修课程当中,有信用与金融的模块等。

在尹后庆看来,财经素养是多学科教育结果的综合表现,因此未必需要专门开设财经素养的课。学校教育需要更多地为现实生活而准备,财经素养更多与学生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相互联系。他建议可开设一些财经教育的专题课或者选修课。



财经素养教育需上升到国家战略

“财经素养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从儿童开始,应该是终身教育。无论从个人修养、个人家庭的理财,要想维持比较高的家庭幸福指数来说,财经教育是永远无法摆脱的话题。”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副行长滕红军表示,“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加大了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已有一些国家政府将财经素养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将财经素养教育列为教育发展战略性目标的国家不在少数。美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体系中;英国2000年把财经素养教育正式列入了英格兰的学校教育系统;澳大利亚2005年出台的《消费者和财经素养的国家框架》中,财经素养教育覆盖的学段从幼儿园到十年级;日本金融宣教中央委员会将2005年定为日本“财经素养教育元年”。

“然而,尽管有的国家已经走在前头,但是就财经素养教育而言,调查发现,总体上发达国家水平也很差,发展中国家通常会比发达国家再差一点。”孟祥轶说。

近年来,我国对财经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正在提升。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以及对于公众金融教育的宣传和推广。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保障金融消费者受教育权,建立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要求教育部“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

最近,国家版“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已提交教育部。专家们指出,实施“核心素养”,财经素养不应缺席,而且应从娃娃抓起,尽快转变为政府行为,将它纳入学校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之中,纳入到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之中。


■相关链接


国外如何开展财经素养教育


在美国,学者将财经素养作为当今社会的核心生活技能,财经教育被称为“从三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政府认为财经教育的实施越早越好。美国为中小学学生专门制定了一套财经教育目标:

3岁能辨认硬币、纸币;

4岁能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购买全部商品,必须做出选择;

5岁知道硬币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数金额不大的纸币,能数大量硬币;

7岁能看价格标签;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账户里;

9岁能制订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可供大笔开销时使用;

11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寻找理财信息;

12岁能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一般术语;

13岁至高中毕业,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通过打工等赚钱。

可以看出,美国少儿理财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以及引导学生储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富观。

此外,美国民间财经素养联盟认为所有完成高中教育的年轻人都应该能够为个人的经济幸福承担责任,为此制定了K-12学生的财经教育目标,即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应该知道:

(1)如何发现、判断、运用理财信息;

(2)如何设立理财目标并制定方案实现目标;

(3)如何开发自己赚钱的潜能并学会储蓄;

(4)如何有效地利用理财服务;

(5)如何履行经济义务;

(6)如何积累并保护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