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逆袭”,不能仅为追求时尚
校服一直被不少学生视为“鸡肋”,拿到手了又很少穿。可近日,苏城某初中女学生们集体做出了“逆袭”举动,她们把裙子改短了,家长在表示“看不懂”的同时,也是苦笑连连:迷你校服裙在女生之间可越来受欢迎。校服,到底如何才能赢得多方欢迎?如何才能穿出精气神?
校服不应成为个性化的对象
近年来,提起校服,往往就成为众人议论的对象,其主要的观点,是国内的校服“不好看”,譬如“土肥大”之类。如今,索性就有人对校服“动起了手脚”,某初中校的女生们集体把裙子给改短了,变成了“迷你校服裙”。这样做合适、妥当吗?
探讨这样的话题之前,先要回到校服的本身上来,即为啥要穿校服?一所学校确定一种校服,那么这种校服就成了学校的一种标志。首先,学生统一穿着校服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有助于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展示集体精神风貌;其次,学生的家庭条件、社会地位等等可能各不相同,但作为同校同学,都是平等的,学生穿统一校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避免攀比,进而有助于同学间以平等的心态相处;再者,学生穿校服,便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安全系数,有助于得到社会的监督与保护,等等。
平心而论,校服的选择,是个众口难调的大难题,必须兼顾价格、材质、色彩、款式等多种因素,很难保证让每一个同学都满意。但校服作为一种特定的服装,只要经过了一定的程序,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确定的,那就应当是严肃的事情,个别人或者少数人就无权随意改动。所以把校服改成“迷你校服裙”的做法,是错误的。学生追求个性化没有错,但对象不应当是校服。
学生校服为何不能经常穿?
平时走在街上,很少能看见学生穿校服,特别是一群一群的女生,大多打扮得清新靓丽。学生不喜欢穿校服,主因肯定是服装的款式不美,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也难怪某校的女生会集体采取行动,将裙子长度狠狠地“短“了一回。
如果过多地责怪女生行为的“鲁莽”,事实上也没有多少意义,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采取点自觉行为也很正常。不要说别的,打开电脑,网上一查,就能看到形式各异的校服款式,也不可能没有心动的感觉。那种款式陈旧呆板的校服,确实也要进行大胆的改进,否则也很难发挥校服应有的作用。
不过,校服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需求外,更多还是应体现在教育功能上。像日本就非常重视校服的作用,平日就规定学生要穿校服。为何要这样做?日本学校的意图,就是要逐步养成一种平等的人格取向。不要因为你老爸是个大富翁,就可以与别的同学有所不同。此外,穿着校服参加各类活动,更有利于培养集体意识,团队意识,这种人格塑造,意识培养,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背离了穿着校服的正确功能,而过多强调审美等需求,那就像“拎错了秤头绳”,显然不值得倡导。
既要对校服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正,也要做好对校服穿着的规范,这是今后的可取之道。因此,校服设计和生产者就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审美需求,制作出更有美感的新款校服,这样才能让学生穿得开心,穿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