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871-018
校服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服新闻 >> 校服动态

关于校服的话题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1088  发布时间:2015-02-26 10:53:03

在报纸的调查里,许多孩子对校服深恶痛绝,因为我们现在的校服既不漂亮,又不个性。孩子有了太多的抵触情绪,也有家长对学校的做法表示了不满,学校为什么偏偏不能理解学生的心情呢?

问题在哪里呢?

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就不懂得什么是美吗?是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学生漂亮一些吗?显然,不是。

校服是规范的象征 ,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应该有学校的特色,反映学校的特点,穿校服有利于营造秩序井然的课堂环境和校园氛围,还淡化了学生之间的家庭经济条件差异,降低了学生间的相互攀比;另一方面,统一着装也拒绝了“奇装异服”进校园,学生们可以把精力全放在学习上。这是社会普遍认同的校服的社会价值所在。但在现实情况里,校服基本没有这些功能,它就只是一套衣服,它也不是为了好看,它更多的是考虑到实用性、耐用性。因为学校还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情况,甚至要考虑到最困难的那个学生的家庭承受能力,这也是“木桶”理论在教育管理当中的一个具体体现。任何学校都没有权利让一个学生因为家里拿不出钱而穿不上校服。因此,校服只好变成了最切合实际的运动服。

部分家长提出宁肯多花钱也愿意让孩子穿得好看一点、合适一点,有的家长甚至提出一个季度一套校服,或多套校服。这些想法都很正常,因为他们有这个条件和能力。但他们没有考虑到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和学生在学校一天之内要参与多种活动的需要,最简单的例子,你能让女同学穿裙子学习前滚翻吗?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换位思考的一种缺失。在其他更多的工作中,这种缺失可能很多,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努力去做好家长、学生和学校的沟通,互相多一些理解,这样,对教育只有好处。

在报纸的调查里,我没有看到来自贫困家庭孩子的想法,但现实是残酷的,在我不久前工作过的一所小学校里,曾经有一次活动要求孩子们穿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有大约五分之一的孩子穿的是校服,过年时他们没有新衣服。这些城市低保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的现状又一次展示在了我的面前。从那以后,我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一律不近人情的要求学生穿校服。巨大的经济差异使我们在每一个细小的问题上都必须小心翼翼,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幼小的心灵。我们同样也不能因为强势群体的话语霸权而失去教育公正和公平。

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现实,学生们的心情也很需要理解,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又是一个主张张扬个性的时代,部分小学生和中学生们正处于青春反叛期,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只一套校服一穿到底,既可以整齐划一地参加升旗、运动会开幕式闭幕式、清明节扫墓郊游等集体活动,又满足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需要,一服多用。透过校服,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奈——穷国办大教育产生的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免费的校服,专用的运动装,方便的更衣室等等,离我们还很远。因此,这是一个艰难的发展阶段,相信我们未来的学生的服装一定也会多姿多彩。 

     在一件简单的校服背后的争议里,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宽容、沟通,还有同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