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要合身,教育需得体 --评某老师剪学生裤腿
女学生爱美,私自将校服裤脚改小,年段长“残忍”地在众人面前,将裤子从下往上,剪开至大腿处。前日,有一名女网友将自己的遭遇发至微博。东南快报记者随后来到事发中学——福州某中学鼓山校区进行核实,校方承认该年段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并表示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9月13日《东南快报》)
讨论校服,首先得对校服作个大致了解。校服最早起源于欧洲,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自卑,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学校为了达到学校规范管理,统一的着装,展现了学生抖擞的精神、飞扬的活力。为了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强化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校服逐步被接受并流行。
此次,年段长当众剪开女生裤子,无非就是因校服过于松垮不合身引起的争执。校服也是衣服,必需具备衣服应有的基本特征,那首先就是合身。从校服的起源以及流行开来的因素,我们找不到任何不让校服合身的理由。不仅如此,松松垮垮的校服,哪来的抖擞与飞扬可言?
那么,造成校服过于松垮的原因,除了校方所说的便于运动,还有学校教育管理的偷懒嫌疑。学校的学生人数众多,高矮胖瘦不一,要校服做到人人合身,无论是运动装还是正装,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可这正考验了学校工作的精细化。对此,我们再回到校服的发源地欧洲。以英国为例,其校服款式经典、简洁大方,中学生必须穿着正统西式校服。这种“正统西式”是不允许校服让学生穿在身上,感觉过于松垮的。既然英国人能做到合身,中国人为何做不到?
校服合身,本是基本要求,何以引来年段长当众剪女生裤子的怪事?现代文明虽然不应包含“男女授受不亲”的古代交际礼俗,但年段长当众剪开女生裤子的做法不仅不雅,更让我们看到其缺少法律意识,以及缺少对女性的起码的尊重意识。校服之争的背后,除了年段长不顾教育得体,粗暴管理的小不雅,更有着学校教育管理缺少得体,偷懒画大字的大不雅。